网约车便捷出行方式,但安全问题如何保证
发布于:2020-09-23
作为“互联网+”推动产生的新业态,网约车近年来蓬勃兴起。据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去年11月发布的《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》,国内每3个打车人中,至少有1人使用网约车,获得城市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已超过140家。

网约车行业给大众带来了不少便利,然而由于其去中心化、零工经济的特点,网约车呈现出与传统出租车不同的安全规律。5G时代到来,如何创新技术手段、管理方法,让网约车更加安全、舒心?

技术创新和全链条安全标准是关键

网约车事故频发,一度将网约车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。经过多轮整改和技术革新探索,哪些新标准和新应用能有效提高安全乘车系数?

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影响着网约用车安全,手机App存有车联网云平台账户、密码等信息,若出现安全漏洞,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,威胁乘车人安全。

滴滴技术负责人介绍,通过不断推进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精细化管理水平,网约车安全性能得到更好保障。近年来,由于加强实时监控车辆运行、行程分享、110报警、分析司机不安全驾驶行为、干预车行轨迹异常现象等做法,网约用车安全系数正逐步提高。

强化监管、技术创新出实招

福建厦门,实现“以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化平台”,建成全国首批网约车信息化监管平台。在监管系统上,网约车平台的车辆、驾驶员、订单、运营轨迹等信息实时显示,任何违规信息都会被监管人员重点关注。当乘客与司机发生纠纷或出现突发事件时,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介入,维护各方利益。

激浊扬清,网约车出行安全仍任重道远

今年以来,无人驾驶网约车陆续出现在广州、上海、长沙等地街头,用户在尝鲜的同时,也开始担心车辆联网后的网络安全问题。“未来无人驾驶普及后,不仅仅是车联网,而是社会系统的联网,系统的安全性需得到充分的论证。”

有关部门在将自己的系统接入的同时,不仅追踪监测乘客的人身安全状态,还要警惕不法分子借由联网车辆对系统发动网络攻击。同时,无人驾驶车辆在发生道路安全事故时,责任如何划分也需要留足顶层设计的空间。

除对乘客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外,加强对网约车驾驶员安全保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。现在部分网约车平台推出车载安全设备用以保护司乘双方安全,同时也可将记录内容用来调节交易纠纷。

制订网约车企业行为的负面清单、实行企业的信用清单管理,对于违规多次的平台进行一定期限的停运整改等,倒逼平台强化合规运营。